尚乘動態 | 各界搭台搭梯 助港青成超聯人
香港青年學生動力基金會召集人吳傑莊:
捨棄舊觀念 敢抓新機遇
習主席在重要講話中強調了「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論斷,這是時代給予青年一代的禮物和挑戰。當下的香港青年創業意願高,擁有國際化視野優勢,創新想法多,但是在港創業面臨租金及人力成本較高、創新金融發展相對滯後,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實施為這幾大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天然方案。我呼籲港澳青年應該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放棄傳統老舊的「隻留港」或「隻留澳」的觀念,勇於果斷地抓住機遇,走出本地,實現自己的就業目標和創業夢想。
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蔡志堅:
擁抱新時代 關注三領域
我認為青年工作和發展需要著重關注三個關鍵領域:第一是科技經濟與數碼形態的連接。香港青年需要學習和擁抱新時代新科技的發展機遇,學會利用新科技平台充分參與、培訓和發展。第二,創新創意思維的共享。青年應該擁抱創新創意思維,發揮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和潛力。青年應秉承著創新創意的思維,真正深入學習,真正與內地更多優秀青年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共同發展。第三,人才發展和持續的培育為重中之重。希望未來通過對於人才培養事業的推動,可以為香港和大灣區其他城市打造人才基地貢獻力量。
香港新青會會長陳月明:
破壁壘思維 促發展升級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一次產業上的配合發展、資源市場的共享、文化的共融,大灣區各個城市都將利用這次歷史機遇實現發展與升級。吸引香港青年融入大灣區,更是思想上、行為上的融入,這必須要特區政府的支持與配合,而首要是破除早年潛伏的政治壁壘思維,拆除人為的地緣壁壘障礙。習主席同時總結了深圳特區發展的寶貴經驗,包括必須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必須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必須堅持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必須全面貫徹「一國兩制」基本方針,促進內地與香港、澳門融合發展、相互促進,這四點都值得香港學習借鑑。
香港優才及專才協會主席駱勇:
消兩地誤解 掃心理障礙
要促進港澳青年增強對祖國向心力,首先是要正本清源,破除兩地青年心理障礙,縮短兩地青年心理距離。要讓香港青年真正認識到,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是要讓香港「內地化」、「邊緣化」,而是繼續保持香港的優勢和特色。其次,要深入了解不同政治光譜的香港青年普遍關注、反映強烈、反覆出現的問題,解放思想,打破階層,深入群體。此外,解決問題時,正確的事要大膽說、大膽做。隻要對「一國兩制」有利的,對香港青年發展有利的,就應該通過政府施政、媒體宣傳、基層活動等等,多維度全方位開展。如果不敢面對青年對內地的誤解,不敢觸碰敏感的兩地關係,香港的困局,特別是青年的發展,都將難以解決。
香港鳳凰衛視副採訪主任黃芷淵:
增加三種力 助升向心力
習主席重要講話中提到,要促進粵港澳青少年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就要增強對祖國的向心力,增加其「彈力」、「重力」和「摩擦力」。其中「彈力」強調彈性,不僅限於面對面實地考察和交流,還要「線上線下」雙軌並行,透過社交平台和「網紅」進行宣傳,推動粵港澳青年交流,以及培育香港青年對內地的認識。而「重力」則是讓粵港澳青年「相互吸引」,在學業、就業、創業方面深入了解,讓青年親身體會大灣區發展的速度和活力機遇,發揮粵港澳青年優勢互補。大灣區制度史無前例,本身就存在「摩擦力」。要解決香港青年的困境和訴求,就要透過深度交融,匯聚人才,善用「摩擦力」並轉為「向心力」。
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主席 陳晴:
抓灣區機遇 趕發展尾車
「時不我待,隻爭朝夕」。深圳已經不是40年前的深圳,但香港好像還是以前的香港,因此大灣區是香港非常重要的機遇,甚至是香港趕上發展潮流的「尾班車」。香港仍然具有國際大都會的優勢和國際視野,香港的年輕人必須要抓住大灣區建設的機遇,在國家發展的框架下實現自己理想。加強兩地青年互動、互助、互融,需要增加深層次的交流,不能隻停留在國情教育和夏令營,而要增強交流的針對性。例如分成不同的年齡組和興趣班,就大家關心的課題和項目進行深入交流。
香港廣東社團總會青委會主任王紹基:
擁廣闊視野 助攜手共進
習主席的重要講話始終牽掛著香港青年人,更寄語大家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自己作為青年的一分子,深深體會到香港青年缺乏起居生活、事業發展、專業拓展及創科創業的空間,故大家應把握這新時代的機遇。為此鼓勵青年要有自信,並更多了解自身城市的歷史文化和體制發展,從而明白香港和大灣區城市是一脈相連,從中開拓更多共同發展機遇。而且香港青年有著更廣闊的世界觀,是有能力有責任引領灣區青年攜手一起走出去,讓世界見證「一國兩制」的成功落實和行穩致遠。
大灣區金融科技促進總會創會會長莊紫祥:
推便利政策 予更多優惠
深圳特區40年來的飛速發展證明了改革開放道路的正確性,作為由香港回內地創業的一輩,我認為大灣區平台有著無限商機,所以香港青年應該抓住發展時機,接軌祖國灣區發展,勿被別有用心之人蒙蔽雙眼,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腦袋去想。同時亦建議兩地政府可合作推出更多便利政策吸引港青,包括每年畢業季在香港高校設立大灣區企業招聘會,並加快港青入職程序及保障工作簽證;推動灣區城市與香港的稅務融合,確保港青在灣區實現低稅金。此外,可考慮向港青給予更多交通優惠,真正實現一小時生活圈。而在教育方面,特區政府可設立交流基金,並開設香港到內地交流的必修課,讓學生有機會認識國家。
香港江蘇青年總會副會長林顥伊:
離開舒適圈 勇迎新事物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在這個新時代,大家應離開自己的舒適圈,以新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並勇於接受新的事物,否則「習慣」將會成為前進的最大障礙。港人特別是青年面對未來前路,除了要強化自己,還要有「改革」、「創新」、「有勇氣」的心態,才能發揮好香港的優勢,通過粵港澳大灣區這合作平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把握新的機遇。
香港福建社團總會青委會秘書長吳志龍:
各界齊努力 增強向心力
習主席在重要講話中要求做好青少年的工作,體現了中央對香港青少年的關心和愛護。青少年是香港和國家的未來,香港參與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能沒有青少年的參與。粵港兩地政府和社會各界,應該共同努力,為香港青少年在大灣區實習、學習、生活提供支持,促進香港青少年與祖國內地的廣泛交往、深度交融,增強香港青少年對祖國的認同感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