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聞 - 08/06/2017

【寰球智慧,繼往開來】之二:尚乘全球咨詢委員會縱論戰略性行業的數字轉型

中國的數字技術正在取得前所未有的進展,影響了包括金融業、制造業、消費品和專業服務在內的各行各業。傳統上,《財富》世界500強企業平均需要20年時間才能達到十億美元的估值,但在今天,許多初創企業僅需4年便可實現這一目標。中國的“十三五”規劃中重點提出“互聯網+”戰略,旨在通過數字轉型實現中國戰略性行業的轉型升級。在此背景下,企業和創新者如何利用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創造更高的價值,並提升在數字時代的競爭力?尚乘如何幫助更多的中國企業實現戰略性的數字轉型?

未來行業發展的趨勢,是亞洲資本與全球科技公司更加緊密的對接,同時也是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科技公司更多的“出海”走向國際化。作為一家植根香港、深耕中國、輻射全球的綜合性金融機構,尚乘集團一直以來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的變革與力量,致力於打造一個擁有全球戰略視野、強大本土化運作能力以及深度行業資源整合能力的創新平台,希望能夠為全球領先的金融科技企業、互聯網企業與亞洲市場的連接打通溝通合作的橋梁,將更多領先的金融科技創新理念與先進技術在亞洲與全球各市場之間高效傳播,實現跨境、跨區、跨板塊資本聯動和技術互通,推動科技發展的創新與變革。在新形勢下,尚乘如何更好地服務新經濟與新科技公司,如何幫助更多的中國企業實現戰略性的數字轉型,如何幫助更多的亞洲科技公司“出海”走向國際化?在尚乘全球咨詢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來自全球金融、科技、創投領域的專家學者就這一話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為尚乘在新經濟領域的發展指點迷津。

前瑞銀亞洲區投行部主管、中國郵儲銀行董事金弘毅先生

中資企業持續”出海”覓新技術推進轉型

戰略行業的數字轉型正對全球產業鏈帶來深遠的影響,在中國市場方面,數字轉型也是中資企業未來要重點關注的領域,近年來無論是中國政府或者企業本身都在不斷增加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希望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提升企業競爭力。

目前中國在科研技術創新方面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我同時也留意到,不少中資企業的海外並購,正是希望獲得國際市場的領先技術,然後將其應用到本土市場。當然,並購交易涉及一定的風險,並不是每一宗海外並購都能順利完成,但我相信總會有一部份企業能成功將海外技術”本土化”。

在金融服務領域,我認為大型銀行需要擁抱科技去實現技術創新。在未來數年間,擁有較多的科研投入預算的大型企業,會引領行業的技術創新,並成為主流。我相信,最終只會出現一至兩家主要的綜合服務提供商,因為對於消費者而言,他們偏向使用一至兩家服務提供商,向他們提供支付或其他金融服務。這個情況跟蘋果公司有點類似,只需要透過一部智能手機,消費者可以管理相片、電郵、社交媒體,也可以打電話。未來在金融服務行業,亦會出現如蘋果公司般出色的綜合服務提供商。

LendIt 朗迪全球CEO兼聯合創始人 Jason Jones 先生

中國是全球最活躍的金融科技市場

近年,全球金融科技市場發展一日千裡,但我認為,投資者對這個市場的狂熱追捧已經告一段落,反而開始考慮這些科技應該如何應用和執行,這些金融科技企業是否真的能成功等問題。我認為,從企業數目、經營規模和範圍、行業深度方面、中國是全球金融科技發展最蓬勃、規模最大的市場,但目前大家未充分意識到這一點。

事實上,全球5間市值最大的金融科技企業中,有4間是中國企業,包括首位的螞蟻金服、還有如陸金所、眾安保險及京東金融等。為了抓住中國市場的機遇,海外金融科技企業開始定期來華,一方面在香港找尋一些融資機會,另一方面希望締結一些合作和聯盟。我相信,未來3年間,我們將會見到更多科技、銀行及其他金融服務機構成為合作伙伴。朗迪和尚乘設立聯合辦公室,就是希望成為連結中國和全球金融科技市場的溝通橋樑,促進更多同業間業務和資本上的合作。

另外,從金融科技企業估值而言,現時初創及已上市的企業估值仍屬合理水平,反觀成長中或接近成熟的企業、尤其是過去12個月曾進去股本融資的,其估值有點偏高,對它們接下來要進行新一輪融資的估值會有所影響。

CapitalLink 創始人兼CEO、瑞東集團創始人兼前CEO Brett McGonegal 先生

數字轉型是共贏而非零和游戲

我們身處於全球金融業一個重要轉折點,見證著不少戰略行業步向改革之路。數字轉型正對不同行業帶來重大的影響,在這個大時代,我們要考慮的問題是,傳統企業如何在現有業務與引入新技術之間取得平衡? 這次的轉型,是企業主導、抑或應該由消費者引領?

隨著人民幣國際化以及中國資本帳進一步開放,相信會有助全球科技行業加速發展,我們可以密切關注及思考中美之間在數字化改革及金融科技方面的合作會否增加,以及有機會在哪些方面有合作空間等問題。未來,我相信金融服務行業將有更多跨地區、尤其是東方和西方的股權或商業合作。而非如過往一樣,由每個大型金融機構各自擁有一堆子公司自己去發展不同業務的格局。我認為,金融服務企業的數字轉型之路,不是一場零和游戲,反而要通過不同的合作達至共贏。

瓴睿資本集團CEO、前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機構審計部主管合伙人容顯文先生

重視企業管治乃致勝之道

以前,銀行業是一個獨市生意,因為行業的准入受到法規的監管,現時監管機構已意識到傳統銀行業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金融科技企業的出現,正好補完這個缺口,令客戶可以有更滿足的消費體驗。

作為投資者,我們注意到行內的初創企業的估值越來越高,我認為更應該關注的是這些企業最後能否生存,是否值得投資。要決定金融服務企業最終的成敗,還是取決於它們能否複雜的監管規例下合法地的發展。隨著市場規模日益擴大,金融科技企業只有重視企業管治,保持對投資者及客戶的信息透明度,爭取他們的信任與支持,才是致勝關鍵。

同樣地,我們也不需要太擔憂市場競爭太多,會影響到企業利潤率的問題,因為到最後,消費者會選出哪些企業會成為贏家。

除了企業自身的管治水平,各地監管機構的態度也會影響當地金融科技業的發展,尤其在同業並購整合和合作結盟方面。以香港和新加坡兩個市場為例,新加坡的金融科技業的監管主要由金融管理局(MAS)負責,有關當局透過政策指引傳統企業與金融科技企業的整合,但在香港,不同範疇的金融服務業分別受到金管局及證監會的監管,令到當地的金融機構與科技企業的合作相對慢一點。香港雖然有背靠中國市場的優勢,但在金融科技發展方面的法規應該加速實施,我相信這也是未來政策的主要考慮方向之一。我們很欣喜地看到,香港也已經設立了創新科技署,用以更好地鼓勵和支持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科技主管合伙人季瑞華先生

行業監管滯後於市場發展

我在會計行業30多年,曾見證過不少的法規和監管條例的設立,例如1984年美國的私隱條例立法、90年代美國”電子簽名”的法案等。我的觀察是,法規的設立,往往滯後於行業的發展,因為草擬相關法規也需要兩至三年時間,除非是行業內出現重大的危機或變更,讓立法過程加快推進。

在金融科技發展方面,各地法規的不同,行業的發展速度也各異。以征信市場為例,目前內地企業征信市場的發展已相當成熟,至於個人征信系統仍未進入市場化階段,因此是不少企業、尤其科技公司努力爭取的市場。這其中涉及不少個人資料的使用和隱私問題,例如一些公司會透過大數據去分析消費者習慣,但在歐美市場受法規所限,使用這種方式獲得數據是禁止的。因為法規的發展可能較行業走得慢,我們需要留意的是一些企業可能因為法例的誕生而失去原本的優勢,反而出現一些新進入、依照現行法例發展的企業可能與原有的行業領導者合作發展的情況。

事實上,對不少中國的科技初創企業而言,合規是未來發展要面對的最大挑戰之一。如何應對監管機構尤其是在金融服務業方面的法規要求,是這些企業的短板。比較理想的解決方法,是與一向慣於應付監管合規要求的傳統金融機構合作互補,初創企業可以提供創新的技術,傳統企業助力提升合規水平,雙方才能達到共贏。

彙元通集團創始人兼CEO 瞿曉川先生

強強連手 應對技術創新大潮流

在利用互聯網科技去實現數字轉型時,企業應該充份了解互聯網靈活多變的特點。當你為應對互聯網帶來的創新去改變時,更新的技術可能已經出現並取而代之。故此在互聯網的時代,企業單靠自身打拼已變得不合時宜,更聰明的做法是專注自己擅長的業務,然後再攜手合作,領導行業的發展。我們在彙元通采取的策略正是與大品牌例如支付寶、西聯彙款(Western Union)合作,發揮各自的專長,因我們相信今時今日,企業不應該 “唱獨角戲”,而是要透過強強連手,才能在數字化經濟中突圍而出。

因此,我認為選擇合適的合作伙伴是十分重要的,這對有意在中國市場發展業務的企業而言尤其重要。以跨境支付業務為例,企業必須了解中國政府和監管機構的貨幣政策方向,才能制定合適的發展戰略。我認為,香港作為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國際金融中心,在連接中國和全球市場溝通和合作這方面應該擔當重要角色,而這也是植根香港、業務網絡輻射亞洲以至全球的尚乘集團的價值之一。

互聯網的應用為不少行業帶來顛覆式的變革,但企業應該謹記,一切的改變,其出發點都應該以客戶需求為依歸。換言之,重點是如何利用科技去創造一些為客戶增值的產品,而不是為創新而創新,推出客戶不需要的產品。